有时候还真不能小看了特朗普,虽是个商人总统,但真的玩起手段来,咱也不得不防。最近有两件事配资公司官方网,就是明显冲着中方来的,一是提出着手将美国“国防部”改成“战争部”,二是突然放话提议中美俄三方核裁军。
比较凑巧的是,特朗普提到上面的两件事,都是在前两天的美韩会晤上。大家要明白一点,无论是中美会晤、美韩会晤,都围绕着关税战,面对韩国,美国重拳出击,面上客气但毫无商量余地,所以特朗普在面对李在明的时候,心里想的也全是如何搞定中国。
先聊第一件,"国防部" 改 "战争部"。这事儿乍一听像特朗普式的嘴炮表演,毕竟从 1947 年《国家安全法》把 "战争部" 改成 "国防部",美国这套体系用了快 80 年。但您细品他的原话:"当我们叫那个名字时,我们赢得了一战、二战,赢得了一切","如果有必要,我们也愿意进攻",当外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很多人在嘲笑特朗普:是不是觉得诺贝尔和平奖不香了?
别忙着笑,细心的朋友可能会联想到,特朗普刚上台后三个月,出台了一个《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》,这文件可以理解成,特朗普清洗五角大楼高层后,新团队的 "战略宣言"。这份文件把中国定位成 "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"。同时,首次把 "阻止中国大陆夺取台湾" 列为首要任务,要求美军全面向印太倾斜,直接抛弃了拜登政府 "同时应对中俄" 的双轨战略。
这就好理解改名的深意了,"国防部" 听着像防御性机构,"战争部" 则赤裸裸地强调进攻性。就像咱们老话说 "名正则言顺",改了名,后续在印太增派太空军司令部、部署 "堤丰" 中程导弹这些动作,甚至援引《国家紧急状态法》绕过国会搞军事动员,都能更 "理直气壮"。
如果说,特朗普的改名策略,是为可能的激进军事行动铺路。那么邀请中方加入中美俄三方的核裁军,就属于直接亮出獠牙了。注意,特朗普特意强调美俄正在讨论,暗示说美俄意见一致,现在只等中方表态。
咱们先看数据:美国和俄罗斯在核弹头数量上比较接近,都超过5000多枚,相比可能俄罗斯还稍微多一点,中国官方公布的是 "维持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",三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。就像让体重 200 斤的胖子和 80 斤的瘦子一起减肥,显然完全不合理。这时候拉中国谈核裁军,本质是想给中国套上 “紧箍咒”:你要是答应,核力量发展被限制,中美博弈的筹码就少了;你要是不答应,美国就能炒作 “中国拒绝多边军控”,把舆论脏水泼过来。
但咱们没惯着,8 月 27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更是直接点明:"中美核力量不在一个量级,要求中方加入三边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。"
那美俄真的 “达成一致” 了吗?大概率也是特朗普想要分化中俄的小伎俩。
中俄联合声明早就明确反对 "个别国家破坏军控体系",中国外交部也多次强调 "美俄应率先削减核武库"。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 2025 年访华时还专门说过,"中俄在核议题上不存在根本分歧",这说明俄罗斯在核问题上得考虑中国态度,不会轻易跟美国站一起。
咱们再把两件事串起来看:改 "战争部" 是军事姿态的 "硬升级",拉中国核裁军是战略博弈的 "软刀子",本质都是特朗普团队 "集中资源应对中国" 战略的两面。从《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》里的 "双重收缩":削减欧洲、中东驻军,向印太增兵,到现在的舆论造势,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脉络越来越清晰。
最后咱们得敲敲黑板:中国的核政策不是 “谈判筹码”,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底线。当年我们勒紧裤腰带搞出原子弹,不是为了和谁竞赛,是为了 “别人有,我们也有”,让霸权主义不敢随便动核威胁的念头。现在美国想通过 “三边谈判” 限制中国发展,本质是害怕中国有足够的能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 。
所以外交部的回应很清醒:“不合理、不现实、不可能。” 这六个字背后,是中国对自身战略需求的清醒认知配资公司官方网,也是对国际军控公平性的坚守。真正的战略稳定,是尊重每个国家的安全需求。
伯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